2023年11月2日上午,传媒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学术月”系列活动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与影视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戴清教授开展了题为《论题确立与视角开掘》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传媒学院副院长赵丽瑾教授主持,百余名研究生在线参与并进行了交流讨论。
戴清教授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国产电视剧创作实践方面的研究,以及影视剧选题的研究、影视剧创作的经验。接着她从研究路径应当从文本开始还是从理论出发引出问题。戴清教授以审美体验和文本的考察、艺术形式的探索为切入点,阐述了国产多部影视作品的本体研究、主题文化学、艺术创新情感模式的研究方法。

戴清教授以《革命者》《1921》《觉醒年代》等模式影视剧为例,分析了影视中的平民化、日常化、平民视角聚焦于个体的影视表现手法,从而拉近了伟人与普通人的距离。她认为文化平权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创作者需要讲出普通人的伟岸,人民才能更有力量感。“人人都是创作者”的观念正是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掘自己的潜力,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戴清教授的讲解,同学们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作力已经成为影视表达的一项重要技能。无论是在今后的职业规划中还是在个人研究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创造出有价值的影视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表示对于论题文本的确立以及影视作品的分析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座交流环节,2021级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王文娟提出研究的困惑和思考,“短视频、微网剧的差异性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戴清教授建议可以从虚构与非虚构,节目内容定位,容量长短的差异等方面展开论述,并以CCTV-8实例与爱奇艺,抖音等平台相对照。短视频具有非虚构性,容量大,媒介传播接受方式模式差异大,电视接收被动性强。在内容及定位不仅只是艺术学理论的分析,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学与文化学的理论研究。”

2023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明鑫提出自己的疑问“互动剧互动元素更偏于游戏还是影视?”戴清教授认为“影游融合”对游戏的叙事和审美的影响更大,而互动叙事能否真正与影视剧叙事深度融合,还需要实践和未来创作给出答案。
讲座最后,赵丽瑾教授与戴清教授对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在娱乐功能、社会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新媒体时代剧集创作的新动向,剧集研究的方法等研究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在讨论中回应了同学们的研究疑问。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