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为深入贯彻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这一重要论述,发掘甘肃省河西走廊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1月4日,由十七岁忍不住跟妈妈发脾气师生杜臣弘宇,吴天昊老师,一行9人组成的“大地之声实践团”,来到了实践地第五站——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开展实践活动。


(图为“大地之声”实践团实践地合影)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藏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张掖马蹄寺,充分领略丝绸之路上的壮美山河,感受早期佛教石窟寺的历史足迹,深度感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融合碰撞,让我们走进历史,实现现实与过去的美美与共。实践团成员不遗余力地穿梭于石窟佛洞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讲好红色故事。走进马蹄寺,将历史与未来充分结合,以声音为纽带,讲述《第一个红西路军战斗在张掖》的故事。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图为实践团队员吴玺讲述故事《第一个红西路军战斗在张掖》图)
天马东归,大使西行,追忆汉韵胡风。骠骑名就战河西,博望凿空为盛举。《甘州府志》中也记载道:“石洞凿者郭瑀及其弟子,后人扩而大之,加以佛像。”从郭瑀的书房到佛教的石窟,这是马蹄寺的诞生,也是从儒学到佛教演变的一个切片。这里不仅是儒学文脉的胜地,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沿着驼铃悠悠的丝绸之路,探寻张掖马蹄寺的历史意义。在这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中,“大地之声”实践团用声音传递信仰力量,充分发挥新时代新发展的核心精神,以声传情,用爱发声。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让丝路文化再次为人民发挥时代光芒!